距离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仅剩半个月的时间,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本市将依法开展对塑料袋生产企业和商场、超市、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的监督检查,严格塑料袋监督管理。其中,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应当依法明码标价。
市市场监管局此次要求,禁止在本市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禁止生产、销售和在经营中使用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含0.025毫米)的塑料袋。商业企业和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中的经营者在经营中使用的塑料袋必须印有本企业或者所在市场的名称。
商品零售场所应向依法设立的塑料购物袋生产厂商、批发商或进口商采购塑料购物袋,并索取相关证照。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应当依法明码标价。商品零售场所应当在销售凭证上单独列示消费者购买塑料购物袋的数量、单价和款项。以出租摊位形式经营的集贸市场对消费的人开具销售凭证确有困难的除外。
商品零售场所可自主制定塑料购物袋价格,但有4种情况不得出现: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不标明价格或不按规定的内容方式标明价格销售塑料购物袋;采取打折或其他方式不按标示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塑料购物袋;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记者走访家乐福、盒马鲜生和迪卡侬等部分大型商场、超市时发现,塑料购物袋按照不同的尺寸大小,收取不同的费用。但在一些小便利店和小菜站、小超市,塑料袋却仍在“敞开免费”供应。
距离蒲黄榆不远的一家社区便民生鲜超市内,成摞的塑料袋被绑在一个个蔬果摊位上,以便顾客自行取用。
“有塑料袋吗?”面对记者的询问,正在摊位上忙活的摊主随手一指,“那边,自己拿。”正说话间,一名女顾客将一个白萝卜、一捆蒿子秆、一捆苋菜分别装进3个塑料袋内,递给摊主。称重结账后,顾客又叮嘱摊主:“帮我外头再套个大袋。”摊主立刻熟练地从摊位底下拽出一个印有“蔬菜市场专用袋”字样的大号塑料袋,兜在三个小塑料袋外再递回给顾客。明明能塞进一个塑料袋内的3种蔬菜,里里外外竟套了4个塑料袋。“咱们这儿的塑料袋要钱吗?”记者再次追问。摊主头都不抬地回答:“不要钱。”
答:按照《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塑料购物袋指的是由商品零售场所提供的、用于装盛消费者所购商品、具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特别提出具有提携功能,从而将“购物袋”与零售场所基于卫生和食品安全考虑提供的用于装盛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及连卷袋进行了区别,因此连卷袋是用于装盛散装生鲜食品的,不需收费。
答:商品零售场所的经营者、开办单位或出租单位如果违反《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中有关价格行为和明码标价规定的,将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有4个多月,记者走访部分菜市场、小菜店、便利店发现,尽管店内按照新规张贴着“限塑令”的通知,但实际上,原本该收费提供的塑料袋还在敞开免费供应。 线下商超 塑料袋免费供应 5月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之
最严限塑令已经到来。到今年底,国内将全面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等,并淘汰相关发泡塑料餐具。 记者7月21日从中国饭店协会等获悉,4家协会共同发出《关于共同做好塑料污染治理的联合倡议书》,提出即日起相关企业不再采购国家禁止销售的塑料购物袋和餐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限塑令”进行重申。但记者走访发现,在一些流动商贩较多的菜市场以及小超市、便利店往往最容易“掉链子”,有的菜摊摊主甚至直接说:“平时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从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限塑令”再次重申。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大型商场、大超市早已将“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落到实处。但一些流动商贩较多的菜市场、街头小超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从5月1日起,本市将重点在农贸市场、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展为期3个月的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对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以及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资料图,李嘉 摄 按
昨天,被称为新版“限塑令”的《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外发布,记者获悉,北京作为直辖市,今年在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中,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
据法国《费加罗报》7月9日援引法新社报道,全球咖啡连锁店巨头星巴克7月9日宣布,将于2020年前在旗下2.8万家门店内全面取缔塑料吸管的使用,以响应一次性塑料产品的行动。 新华社资料图 据报道,在几个月的测试之后,星巴克公司在推特上证实
到超市购物没有自带购物袋,你会花钱买塑料袋吗?到菜市场买菜,你会要求摊主免费提供塑料袋吗?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答案都是“会”。这就是“限塑令”实施10年后的现状。 多名从事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加工、批发的从业者接受北京晚报记者正常采访时直接透露
近期,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议,“限塑令”发布十年后,中国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李嘉制图 一种原因是社会对“限塑令”效果的质疑,一种原因是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对塑料包装的刚需,中国与“白色污染”的拉锯战前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