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我行我“塑” 超市“限塑”成“卖
来源:小九直播间足球直播 发布时间:2023-12-10 08:46:14产品详情
据相关新闻媒体报道,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遗憾的是,这一规定一直难以严格落实。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相比便携的需求,基本无视塑料袋几毛钱的收费,在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甚至沦为“卖塑令”。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
“限塑令”在金华的执行效果又如何呢?昨天,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集贸市场发现,“限塑令”在金华也遭遇尴尬的七年之痒,没有执行,没有罚则,限塑名存实亡,甚至沦为超市大赚“白色污染”之财的一纸法令。
在记者昨天的走访中,除了一些讲求精致的精品小店配送纸袋,大多地方的塑料袋已泛滥。“限塑令”推行七年多,影响不但没有扩大,反而逐渐被遗忘。
上午8点多,菜市场已热闹非凡,白的、红的、绿的,大号、中号、小号……来往市民手里提着各色大小塑料袋很醒目,唯独难觅环保袋的踪迹。
65岁的章阿姨家住盛世绿园,每天到何宅买菜,她手里拎着5个袋子,里面装着6样菜。“葱没有装袋子拿在手里,其余的一样一个袋,卖菜老板给你装好的。”
如章阿姨所言,只要你在菜摊前拿起菜来,商贩都会二话不说,赶紧递上免费塑料袋。几家农贸市场的摊贩都自备了大小不一的薄款塑料袋,根据顾客的使用量提供,同样不会收取费用。在工商城农贸区的一家水果摊,记者购买了一个西瓜,店主更是出手“阔绰”地套上2个红色超薄塑料袋。
记者发现,在“限塑令”重点管理范畴的菜市场,基本没提供过收费塑料袋,更没有人要求收费,俨然成了限塑“死角”。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塑料袋大多都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2.5丝)的超薄塑料袋,而这种袋子正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
随后,记者还咨询了多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发现定做超薄塑料袋很容易。有企业负责人在电话里直言:“限塑令?没什么讲究,都可以做,0.8丝到1丝,最薄了。”
除农贸市场,超市也是塑料袋使用的重灾区。在“限塑令”推行的七年多时间里,从始至终坚持收费的商家就是超市和部分水果、蛋糕连锁店。世纪联华、大润发、沃尔玛、物美等超市均根据大小,将塑料袋定价从0.1元至0.5元/个不等。
虽然多数超市都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但收银线以外的免费塑料袋,特别是生鲜区,也让限塑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有顾客买的东西不多,就直接撕一个免费大号塑料袋。
记者在超市收银台附近守候20分钟发现,百余名顾客前来结账,95%以上都选择有偿塑料袋,自行携带环保购物袋的人寥寥无几,且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大多直接用有偿塑料袋,虽然塑料袋价格有差异,最贵的塑料袋0.5元,但市民用起来毫不手软。
“买这么多东西不用塑料袋怎么拿?”林女士买的东西不少,一次性用了5个大号塑料袋。她说,出门随身带购物袋不方便,且环保袋大多个头小,买个塑料袋才几毛钱,现在根本不差这点钱。她表示,超市提供的塑料袋质量好,有时还会专门买上10多个平时用。
记者粗粗算了一笔账,以每小时300名顾客,每人有偿使用1个0.5元的大号塑料袋,超市一天营业15个小时,不算营业高峰期人数,一天售出4500个塑料袋,光这项收入就有2250元。
“1000个塑料袋不到10块钱,怎么收取费用呀?”何宅菜市场一家蔬菜店业主表示,几分钱一个塑料袋的成本,没有必要找消费者收费。更何况,她收费,其他人不收费,顾客就不会再光顾了,从“限塑令”执行至今7年多,她从来就没收取过塑料袋的费用。
市区农贸市场一家干货店店主陈先生还给记者“传授”生意经:“在市场上做买卖很灵活,可以讲价抹零头,几毛钱的塑料袋费收起来就是笑话。”他说,刚推行“限塑令”时,他也进过国家标准的塑料袋,收费0.2元/个,但基本没实际推行。因为正常的情况下,零头都会抹掉,有时还会再少个几块几毛,收费不现实。“如果非坚持收费,那根本就是跟生意作对,顾客都会流失。”
而对市民而言,图方便、价格实惠公道已经让使用塑料袋成为习惯,反而一些老年人和农村中年村民使用环保袋的习惯胜于年轻人。市民廖大爷说,刚实行“限塑”那些年,超市还有派发环保袋或使用环保袋有优惠的活动,限塑的社会氛围浓一些。但习惯还没形成,措施就没了,限塑推行不了了之。加上有偿使用塑料袋成本低,获取方便,“限塑令”沦为一纸空文。
“限塑光靠老百姓自觉很难,政府要以强有力的措施、法令,使塑料袋提供方真正有所限制,形成环保的社会氛围。”
事实上,关于限塑的道理大家都已烂熟于心:比如,塑料袋自然降解通常要200年以上,完全降解需要1000年;比如,折算成石油消耗,每年1万亿个塑料袋至少可以让300万辆普通轿车行驶500公里……限塑,乃至禁塑迫在眉睫。
有环保人士细究原因,不过三点:一是塑料袋本就缺乏价格弹性,有偿还是无偿,基本都是刚需,一两毛钱的支出,在购物中没什么消费痛感;二是“限塑令”缺乏配套的监管执行,最终“徒法难以自行”,仅有“限”,没有“罚”,在商家与厂家试探安全后,破窗效应成为常态;三是宣传失效,没能从消费理念上扭转交易中的“用塑惯性”,也没有养成公民自律,在环保袋价格居高不下之时,免费塑料袋或收费塑料袋横行,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如何使“限塑令”落到实处?不少先进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在德国,对出售塑料袋的商家征收回收费,不能让其以环保之名躺着赚钱;又比如在韩国,100韩元购买的塑料袋,商店会原价收回,顾客也可以拿旧袋子到商店或超市换新袋子;还有爱尔兰的征收“袋税”、日本的自备袋子购物打折、英国的有奖积分鼓励制、美国的自己带包抵税……
方法很多,只要适用实际就是好办法。功夫做到位,疏与堵相结合、限与禁相协调,白色污染并非是无解的难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